1月3日下午,復關鍵字廣告旦大學就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召開情況通報會,王正敏對外界質疑一一回應,表示論文中確有四分之一存在不規範之處,論著中引用他人圖片未在圖旁說明,但有文字說明;其人工耳蝸受到國外產品的啟發,但絕非“克隆”。
  3日晚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又針對王正敏團隊的國產人工耳蝸的研發情況發表聲明,稱2004年醫院將實驗室產品成功技術轉讓,原衛生部的課題由醫院戴春富教授牽頭申請,王正敏教授不擔任項目負責人;工信部的課建築設計題由相關企業申請,與醫院無關。
  王正敏的學生、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從2012年開始針支票貼現對王正敏發出多項指控,包括學位造假、論文及專著抄襲等。
  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於2013年8月1室內設計9日發佈的調查報告稱,王正敏提供的醫學博士學位證書,最終獲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定,其博士學位不存在造假行為;但王正敏的確在學術論文上存在“一稿多投”、任意編製實驗結果、一圖多用等問題,屬於學術不規範。
  在3日的通報會上,王正敏表示,在申報材料中,有四分之一是不符合學術規範的論文,包括一些已發表的著作節選、學術觀太平洋房屋點交流等。但他稱,這些不規範的論文對院士評選沒有影響。對於自己在院士申報過程中的論文不規範問題,他已經向中科院作出說明。“院士評選主要看成果一欄,這包括10篇代表性論文和專利等。而我的不規範論文都在另一個名為文章的目錄里,文章多少對院士評選沒有影響。”
  王宇澄曾在王正敏申報院士時擔任其秘書。“只要是在雜誌上發表的,公開發表的,我都寫上去了。”王正敏說,“實際上也是王宇澄找的、整理的,我看的。”
  王宇澄還舉報說,王正敏的著作《耳顯微外科》中有100多幅耳部手術的手繪圖和其導師、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烏果·費緒專著中的圖片相同,但並未註明圖片來源,另兩部專著也存在類似的抄襲行為。
  復旦大學此前的調查報告稱,這三本著作在未取得國外著作版權的同意下,對其原著圖片採取重新描畫的做法,使用了大量插圖,且未註明出處,這種做法儘管不屬於學術剽竊,但是不符合國際公認的學術規範。至於舉報信中所提及的“文字抄襲”,因其內容為解剖學描述,不屬於抄襲。
  “我引用的圖是老師的圖解,不是沒有註明,只是圖解旁邊沒有寫上老師的名字,但在文字里,凡是談到費緒手術的時候都提到了他的名字,包括文字介紹和圖解。”王正敏對此回應說,在用圖較多的兩本書中,一共有13處文字註明瞭導師費緒的名字,出版社認為文字里已經註明,圖上就不必再註明。
  “圖旁沒有註明的現象在2004年以前出版的醫學書中是比較普遍的,這是歷史原因,現在我們要求和國際接軌,當然要求做得更好一些。”王正敏說,對於圖片,他也並非直接使用,而是按照原圖重新繪製的。
  王正敏還提到,費緒對於自己的手術被推廣到中國感到非常高興,因此願意為書作序。“序中他也提到我引用他的圖是非常小心謹慎的,而且這個圖能夠使得讀者對手術有很好的理解。”
  而對於此前有媒體對王正敏團隊研發的人工耳蝸是“克隆”國外產品,併在2012年拿到專項經費4000多萬元的質疑,王正敏解釋說,國產人工耳蝸是他多年的夢想,國外產品對其有啟發,但絕非“克隆”。
  1985年,澳大利亞首先向世界宣佈了數字人工耳蝸的發明,王正敏說,1989年,他和院里其他專家一起找到了一些工程師,探索人工耳蝸怎麼做,但當時國內芯片技術水平有限,人工耳蝸完全靠自己來做難度很大。1996年,澳大利亞相關公司贈送給王正敏兩個人工耳蝸,於是,王正敏便和一個澳大利亞醫生一起,分別為武漢的兩兄妹植入了人工耳蝸。
  王正敏說,植入後便開始和澳方合作,舉辦人工耳蝸學習班。“合作過程中有個教學的人工耳蝸,並非此前被指稱的花錢買的。澳大利亞對人工耳蝸管理很嚴,基本不可能買到。這個耳蝸打開後,裡面的數據都消失了,也不能明確地看到裡面的線路圖。這對我們有些啟發,但不存在打開人工耳蝸克隆它的可能,如果真的這麼容易,也不必搞那麼多年,到2004年才形成實驗室里的第一個數字人工耳蝸。”
  王正敏強調,人工耳蝸的知識產權屬於醫院,隨後醫院把知識產權轉讓給力聲特公司,但他自己從未拿到過力聲特公司的股份、股權。“所有有拿錢可能性的地方,我都沒有拿。”王正敏稱,作為職務發明人,除了拿到醫院的一些相關獎勵外,沒有從公司拿過錢。
  他解釋說,媒體所說的4000萬元的項目,其中2000萬元是力聲特公司申請的,另外2000萬元是醫院申請的,他並非這個項目的直接負責人。
  而對於媒體質疑的項目曾對志願者身體有損害,王正敏說,兩年中,49例病人有2例失效,其他的效果有好有壞。項目選擇的都是極重聾病人,每個病人的個體情況不同,耳聾時間長短不同,人工耳蝸植入後,不是對每個病人都有同樣好的效果。但總的來說,是達到預期效果的。
  在通報會上,項目的直接負責人、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主任醫師戴春富表示,這個項目在2012年受到了2171萬資助,有8個單位參加,每個單位平均經費不到300萬元。項目的實施、規劃,都是按照衛計委的項目管理的要求在進行,併在2013年11月通過了中期考核。
  “其實我沒有做什麼對不起他的事情,他那麼恨我,是出乎我意料的,我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為什麼。”王正敏說,王宇澄作為他的研究生,在2004年畢業後,未能通過留院工作的相關評審,當時自己還和醫院堅持,希望把他留下來。他也否認曾在王宇澄的副高職稱評審中投了唯一的反對票。“實際上我對他的照顧,比對其他醫生還要多。我帶他做了好幾例難度比較高的手術,親自教導,還給他去蘇黎世大學進修學習3個月的機會,科研項目掛著他的名,科研獎勵他也有份。我非但沒有反對他,還幫他,推薦他。”
  在通報會上,王正敏展示了一份名為《我的愛徒王宇澄培養計劃》的文件,他認為,這份文件正是兩人矛盾產生的原因。
  王正敏說,2009年的一天,王宇澄突然把這份以自己口氣擬的文件拿給他,希望自己在文件上簽字畫押。“我一看,感覺太荒誕了。”
  這份文件要求王正敏對王宇澄做出多項保證。“簡單歸納起來講,他要做我的終身榮譽秘書,在兩年之內做我院耳鼻喉科的學科帶頭人,即科主任。他的業務很一般,當時他勉強升上了副高,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里做到這個位置?”文件還提到,“以後所有機會首先考慮給予王宇澄,親賢臣,遠小人,充分聽取王宇澄的意見。”
  “我沒有答應他,也沒權力答應他,也跟他解釋了。” 王正敏說,當時,王宇澄還問他:“你是院士,你院士講句話,我還做不到嗎?”還曾埋怨他,表示過“別的院士很有氣派,你怎麼這麼窩囊”的意思。
(原標題:王正敏回應“造假門”:他那麼恨我,出乎我意料)
(編輯:SN0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jrw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